在午夜千人电影院看网红恐怖片是种什么体验?
2018-06-22 09:25 来源:影吹斯汀 恐怖片 /电影 /网红
原标题:在午夜千人电影院看网红恐怖片是种什么体验?
【版权申明:本文为@影吹斯汀 独家原创稿,未经许可不得以任何形式抄袭or转载,违者必究!】
一向对恐怖片心存忌惮的叔,居然自主选择在夜晚的大银幕看了一部恐怖片,原因很简单,因为它太太太网红了!就是这部——《小丑回魂》。
影片根据恐怖大师斯蒂芬·金1986年美国畅销小说《IT》(影片的英文原名也是《IT》)改编,影片讲述了一个人专门扮成小丑拐走小孩的故事。
它有多恐怖呢?
1991年曾被改编成电视迷你剧集,吓坏了很多小朋友,有的甚至从此患上了“小丑恐惧症”。
不止是改编的迷你剧吓人,小说当时一出版也吓尿了众读者,连斯蒂芬金自己都说这类作品他只写一次,发誓说不管以后小说多畅销都不碰了,因为太恐怖!
《小丑回魂》整体上是一部极其忠于原著的改编,史蒂芬·金的大名在所有的宣发物料上也都是随处可见。
尽管已经在北美上映近一年,网上也早就有了下载资源,《小丑回魂》仍然是本届上海电影节最难抢的热门片之一。
为什么?
首先,它在北美市场卖得相当红火!
去年9月,影片在北美上映的首周末,就获得了令人惊讶的1.23亿美元票房,对于一部恐怖片来说,这个数字足够吓人的了。
要知道,9月份历来是北美市场的淡季之一,在《小丑回魂》上映之前,北美9月没有任何影片开画票房超过5000万美元!
最终,《小丑回魂》北美市场斩获票房3.27亿美元,拿到了年度第7的票房排名!
而且!!在去年北美票房前十名中,只有《小丑回魂》未在中国上映!!!上海电影节不抢更待何时???
2017北美票房top10(单位:美元)
《美女与野兽》5.04亿
《星球大战:最后的绝地武士》4.83亿
《神奇女侠》4.13亿
《银河护卫队2》3.90亿
《蜘蛛侠:英雄归来》3.34亿
《小丑回魂》3.27亿
《雷神3:诸神黄昏》3.10亿
《神偷奶爸3》2.65亿
《金刚狼3:殊死一战》2.26亿
《速度与激情8》2.26亿
除了北美市场,《小丑回魂》在海外市场的表现同样出色,在多个市场刷新了恐怖片的开画票房纪录,影片在46个海外市场首映斩获6200万美元,全球首周票房接近1.8亿美元,最终撬动了全球7亿美元的总票房,考虑到影片只有3500万美元的投资成本,成为了影史上最卖座且投资回报率最高的的恐怖片!
与高票房产出相对应地,是《小丑回魂》引发的话题和关注度。这部小众恐怖片的预告片在发布的24小时之内点击量达到1.97亿次,打破了此前《速度与激情8》创下的1.39亿次的纪录,创造了预告片点击量的新纪录。
在Twitter上,《小丑回魂》片名“It”、小丑名字“Pennywise”、红气球的Emoji表情都成为热词。在Facebook上有8100万人次观看了预告片,180万次分享。
当时Twitter上流传最火的当属这张照片⬇️
全球最大搜索引擎谷歌发布的年度大数据中显示,《小丑回魂》是2017年被用户搜索次数最多的电影。
(图片来源:时光网)
感觉全世界都在电影院看过这部影片了有木有!
所以如果能选择在大银幕上看,请问谁还要看资源?
这不是在看片,这是在追赶世界潮流!
作为去年名头最响的恐怖片,叔指望看到的当然不仅仅是恐怖。以小镇孩子接连失踪、一群“废柴小孩”结盟寻找真相为故事线;折射童年阴影和孩童对成人世界的恐惧为主题,听起来,应该是那种典型的犯罪悬疑+心理惊悚片,类似《神秘河》、《灵异第六感》、《可爱的骨头》等等。这也是叔为何敢斗胆一看的原因——视觉上,应该不会太夸张吓人吧?然而135分钟的观影过程证明,叔又傻傻地自虐了…
三个字简单概括观影体验:真!恐怖!再加三个字概括中心思想:不!深刻。
在一个类似大剧院、有上下两层观众席的千人大场看恐怖片,这种感觉还是蛮独特的。由于银幕够远且并不算太大,银幕中的影像和观众其实是有一定距离感的,这种距离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身临其境的入戏感会打折扣;而坐得满满当当的观众席带来的“高人气”,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分担你的恐惧感。
然鹅,尽管如此,叔还是毫无防备、扎扎实实地被吓到了!
从开场不到10分钟,片中的恐怖核心“小丑”现身,惊悚模式就此开启。旁边的女观众每每先于恐怖镜头出现的惊声尖叫,更让叔经历了双重惊悚折磨。
从题材类型看,《小丑回魂》可以看作一部“青春惊悚片”,青春片和惊悚片两个部分拆开来,一个阳光、一个黑暗;一个欢快,一个阴郁。这两种截然不同的画面和观感交替进行,构成了对立而互为补充的观影体验——类似于给你一棍子,再给你一颗糖缓缓。
青春片的部分,幽默、有趣、迷人。明媚的夏日,幽静的小镇,穿着复古的少年们经历着自己暑假不为认知的秘密。少年Loser们相聚在一起互相慰藉、抱团取暖,还有朦胧的青春萌动、纯真好感…这种快乐和满足,就像五十道阴影里的小确幸。
转到惊悚片的部分,则是一场接一场不得不时时准备闭眼的恐怖噩梦。影片营造惊悚感的手段相当成功,心理惊悚+听觉铺垫+视觉吓人三管齐下。线性反复出现的小丑在一次两次三次出现,并成功吓到观众之后,会在观众心中成功形成一种“惊悚预期”——每每当孩子落单、恐怖诡异的音效响起,你就知道,吓死人的小丑又要出现了!而它每一次的出现,总是猝不及防、形式多样,各有各的恐怖!
并且,这个吓人的过程是漫长的。长时间的铺垫让人长时间的猜测之后,小丑以各种狰狞恶心的形态、出其不意的突然出现,绝对能把人吓个半死!
作为恐怖片,《小丑回魂》在形式上是绝对成功的。然而要说是否担得起年度最佳恐怖片的名头,叔就又双叒叕大失所望了!
小丑作为片中绝对的反派核心形象,幻化成不同形态出现在不同小孩最害怕的噩梦记忆里。有的关于亲情的丢失、有的关于校园暴力、有的关于家庭畸形……小丑既是他们心中阴影的极致化身,换句话说,真正让他们感到恐惧的,其实是自己心中不为人知的隐秘伤痕。
另一方面,小丑作为带着满满恶意出现的恐怖诱导和实施者,影片一直在暗示“它”身上一定也存在着某种导致它变恶的诱因,这种诱因,应该也是某种更极致的童年伤痕。或者说,小丑就是这种伤痕本身。
然而很可惜,直到最后,影片也并没有给出心理层面的解释和深挖。小丑为何出现在孩子们的现实噩梦里?他为何要残害那些无辜的小孩并让他们接连失踪?是什么深刻的阴影,让小丑成为这样的变态恶灵?
心理诱因层面挖掘的缺失,让《小丑回魂》仅仅只是一部出色吓人的恐怖片,而够不上恐怖佳作。类似《电锯惊魂》《异形》的血腥+恶心吓人画面,看到后面当你熟悉了它的套路之后,也着实有点审美疲劳。临近午夜,竟然被吓累了有点想睡。
要知道,去年电影上映后,国外媒体的评价都以正面为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