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1月,对于徐汇来说,不仅是进博月,也是西岸巅峰艺术月。
刚结束的第三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,徐汇区今年的31家参展企业中,有14家企业为跨国公司地区总部,不仅展商数量增加,采购数量和成交规模也大大超过往届。进博会上,徐汇交易分团的意向成交金额已超过6.7亿美元。
与此同时,徐汇区已连续两年在进博月期间承办上海国际艺术品交易月活动,举办百场中外艺术品展示、展销、拍卖活动,累计展示货值突破百亿元,助力推动形成产业链成熟的千亿级规模艺术品交易市场。
不断探索放大进博会溢出带动效应的“路”和“桥”,徐汇正结合自身特点,紧抓进博红利溢出,打造最优营商环境,推动区域实现更高能级发展。
明年是“十四五”开局之年,徐汇区将进一步贯彻落实上海市持续扩大开放的一系列政策要求,结合区域特点和优势,在原有漕河泾开发区、衡复风貌区、徐家汇商圈等传统三大外商投资集聚地基础上,通过人工智能、生命健康、文化体育等重点产业政策的进一步精准化、个性化引导,打造徐汇滨江、枫林等新的总部企业集聚地。
同时,增强总部企业的磁力——以高能级总部型经济为突破口,在促集聚、强功能、优环境上下更大功夫,积极配置资金、信息、技术等高端要素,推动更多总部型、功能性机构落户,积极引进具有全球视野、国际经验的高层次人才,以更好的政策、更活的机制、更优的服务,打造一流人才高地,努力成为上海“四大功能”的核心承载区之一。
总部企业集聚外企贡献44%税收
借助进博会的溢出带动效应,今年1-10月,徐汇区吸引合同外资30.9亿美元,实际利用外资7.15亿美元,分别增长了17%和6.68%。目前徐汇区累计引进跨国公司地区总部90家,其中亚太总部9家,研发中心23家,仅今年就新增跨国公司总部7家。
特别是今年1-9月,占全区企业总数14%的外资企业贡献了全区税收的44%,其中近三分之一的税收来自跨国公司总部企业。
由此可见,总部经济已经成为促进徐汇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,调整产业结构的重要支撑,推动科技创新的重要主体和提升区域功能的重要力量。而今年前三季度,在新冠疫情的严峻考验和各种挑战下,徐汇区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1.5%、区级财政收入同比增长3.4%,逆势而上的成绩表现出区域经济强劲的韧性。
世界粮商巨头嘉吉集团,是徐汇区重点外资总部企业,嘉吉集团也将上海作为在华投资运营的枢纽。第二届进博会上,嘉吉宣布在上海设立农业供应链亚太总部,与设在新加坡的嘉吉亚太区域办公室一起,推动嘉吉在亚太区的业务发展。连续三年参加进博会后,企业感受到进博会这一平台的重要作用和徐汇区一流营商环境,将中国区总部升级为亚太地区总部,未来还将持续加大在华投资。
企业走访纳入“一网统管”精准纾难解困
优化营商环境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和关键。“要加快识变、应变、求变,不断激发徐汇高质量发展、高品质生活的新动能”。近两年,徐汇区持续用营商环境的“优” 助力经济发展的“稳”,以自身发展的确定性有效应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,优化营商环境步履不停。
首先,徐汇以高效的政务服务,精准的政策服务,一流的公共服务,常态化、个性化的走访服务来聚商、育商、亲商。
作为全国“互联网+政务服务”示范区,线上的“一站式”集成服务将徐汇区网上政务大厅并入市“一网通办”总门户,区政务服务App并入 “随申办”市民云,实现网上服务统一入口;线下的“零差别”综合窗口,将83个部门专窗整合为18个政府综合窗口,实现“进一网、能通办,来一窗、能办成”。此外,徐汇还首创规模化24小时“不打烊”政务服务,将服务点延伸到商圈、园区和银行网点,提速企业办事的便利度。
就在年初疫情防控最吃劲的时候,徐汇密集出台了一系列政策,帮助企业纾困解难——包括惠企政策18条、扩大投资15条、促进消费24条、培育产业20条、文化扶持10条等等。上半年及时兑现各类惠企政策资金超过30亿元;减免中小企业租金上亿元,惠及非国有中小微企业近千户;还向区内351个楼宇园区拨付物业工作补贴资金4775万元,激励楼宇园区共同做好营商服务。
其次,徐汇提供精准的政策服务。如在产业扶持引导方面,设立了现代服务业发展专项政策,推进人工智能、生命健康、艺术传媒和科技金融等重点产业高端化集群化国际化发展。在推进科技创新方面,实施了“光启领航”“光启双创”等六大光启计划。在人才方面,制定光启人才行动六大计划,吸引集聚各类优秀人才创新创业。
此外,徐汇始终提供一流的公共服务。徐汇文化底蕴深厚、城区品质精致优雅,教育、医疗、文体资源丰富。在社区,有“邻里汇”服务品牌,为生活在徐汇的人才提供生活、健康、文化的“一站式”综合服务。在园区,有各类政务服务延伸点,也有很好的生活服务配套。徐汇滨江公共开放空间更是受到广大白领的喜爱,是众所周知的“跑步圣地”。
特别是营商服务也与“两网建设”充分融合。区四套班子领导带队和13个街道镇、7个功能区公司一起,对全区3000余家外资企业开展全方位走访服务,及时了解并创造条件解决企业在复工复产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,解决率超过98%。目前,徐汇已将企业走访纳入“一网统管”平台,建立“精准营商”应用场景,将走访过程中发现的问题,形成工单进行流转,构建“走访录进去” “工单转起来” “问题解决好”的闭环管理,更加精准及时地解决企业反映的问题。
推动展品变商品构建首发地示范区
进博会场馆内,31家企业与商贸伙伴沟通商洽;会场外,徐汇进一步放大第三届进博会溢出效应,持续推进全球新品首发地示范区建设,提升“上海购物”体验度。
推动展品变商品。整个进博会期间,徐家汇汇联商厦开展进口食品体验馆迎进博活动,消费者第一时间尝鲜进口美味,比如阿根廷牛排、银鳕鱼、葡萄酒等。绿地缤纷城的“畅购进博好物,共享美好生活”购物节,提供超过500款进博同款商品。11月20日至21日,在正大乐城推出宜家快闪店活动,宜家家居徐汇店也同步推出 “携进博共创可持续发展活动”,消费者可以边逛边吃边买,感受进博商品的魅力。
进博会为徐汇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。如何持续放大溢出带动效应,成了徐汇思考和工作推进的重中之重。区商务委有关领导介绍,展会期间,区营商服务团队、金牌“店小二”会同各类展商开展各种形式对接,放大招商引资促进效应,推动“参展商”变“投资商”,目前已有300多家企业纳入徐汇的招商视野。结合区域资源禀赋和实际,徐汇也在持续推进全球新品首发地示范区建设,提升“上海购物”体验度。区域内衡复、徐家汇、徐汇西岸三个全球新品首发地已成为高端品牌的青睐之选。